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今天BayBio, 加州健康研究院,和PwC共同公布的调查显示药品支付者日益成为生物制药老总们最头疼的事情。前几年制药界普遍抱怨药监部门是影响产品成功的主要障碍,但近几年各国药监部门的效率均有较大提高,在药监部门耽误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这个瓶颈拓宽之后另一个瓶颈就出现了。现在上市产品能否得到支付者(主要是保险公司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有超过50%的CEO认为过去一年他们的产品比以前更难得到支付者的承认。
【相关事实】:
影响药品价格最有名的机关是英国的NICE。NICE指南为真实世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政策指导。它不仅考虑临床效果还同时考虑达到这些治疗效果的成本。病人如果想使用NICE没有推荐的药物须自己支付市场价和NICE认为合理价格的差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尊重创新的国家,基本不限制药价,但去年曾发生医生迫使厂家降价的事件;德国限制药价的办法是要求新药比老药显示优势;印度限制药价的办法是废除别人的专利。
【药源解析】:随着全球最大市场美国准备开始全面医保,各国政府在和制药公司讨价还价中将占有绝对优势,加上各国政府都在继续金融危机的折磨,所以都在想方设法减少医疗开支,奥巴马总统前年甚至提议要缩短药品专利保护期限。另一个造成药品价格受限制的原因是很多疾病已有便宜的仿制药品可以较好控制,所以制药工业成了自己成功的牺牲品。最后,药品价格高低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病人有时觉得同样是药为什么阿斯匹林一毛钱一片你的药凭什么卖1000块一片,而药厂定价时必须考虑已投入的成本和市场大小。现在成本的飙升迫使药厂必须升高价格,不可避免地和目前的世界经济现实发生冲突。
【未来影响】:药源多次讨论过现在制药工业项目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日趋偏向罕见病,这种市场较小的药品的开发成本依然很高,所以单价必须较高才能盈利。比如仅有1200病人的囊肿性肺纤维化药物Kalydeco去年9个月就有超过一亿的销售。药监部门对疗效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也增加了药品成本,以前药品相对较低的价格是以不确定疗效和安全性为代价的。这两个趋势只能越来越主流,所以药品涨价的压力会持续增长。令一方面,如前面所讲药品降价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当然如果买家不出钱卖家也不能去抢,只能把资本投到其它领域,最后造成有些病无论你想花多少钱也不会买到有效药物的情况。这种买卖双方的拉锯战会越来越复杂。很多人谴责制药工业定价太离谱,象印度这样的国家干脆就明抢,直接废除你的专利,连美国都有很多人提议缩短专利时间。同时也有很多人谴责制药工业放弃了很多重要疾病令这些病人饱受折磨。去年美国开始一个叫generating antibiotic initiative now (GAIN)的政策,鼓励制药界投资抗生素的研发。未来药品买卖双方如同冬天里的两只刺猬,离得太近扎得慌,离得太远又冻得慌。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