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诺华总裁Joseph Jimenez 今天接受华尔街时报采访时称制药工业需要在研发上增加投入而减少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的投入。他说制药企业应该告别以卖具体药片的交易模式而转向以病人临床效果为核心的增加价值模式。他预测以后诺华的利润将建立在产品的临床硬指标之上而不是如何卖这些产品。
【相关事实】:
药品是世界上监管最严的商品,什么东西能卖,怎么卖才合法都有及其严格的规定。
1997, FDA允许直接面向消费者(而非医生)的广告,直接诱发了药厂在投入上从研发向市场推广的倾斜。
辉瑞曾使用过多个销售同一产品的销售员围攻一个医生的销售策略。
【药源解析】:西方药物市场经历了从日用消费品模式到药品这个独特商品模式的漫长过渡。30年代以前,药厂可以宣称任何疗效而不需出示科学证据,和卖啤酒一样。1932年,FDA要求药品至少要有安全性证据,1962年,FDA增加了疗效证据的要求。自1962年以来,FDA对药品的疗效,安全性要求不断增加。最早疗效证据建立在不严格,样本较小的临床实验之上,后来随机,双盲,对照逐渐成了主流,但在2000年以前一般只需和安慰剂对比。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新药要和标准疗法比较有优势才能上市。以前很多疾病疗效可以以疾病的血液或其它实验室化验指标的改进作为上市标准,比如降低血糖,血压,血脂,但现在越来越要求除此之外要显示对疾病本身或临床硬指标如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有改善才能上市。绝大多数90年代以前的药物缺乏这类证据。据Cochrane估计,只有~10%的市场上销售的药物有现在药监要求的优质证据。这当然不证明这些药无效,只是说没有优质证据证明其有效,但根据通过现在药监要求的难度估算,相当数量的已有药物效果不会很好或根本无效。
【未来影响】:药物是个非常特殊的商品,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错误使用后果严重,二是普通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正确使用了需要的药物因为有安慰剂效应和疾病自身的周期变化这些复杂因素。目前FDA对临床硬指标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确使用了能改善疾病的药物而不是只是改善了化验指标甚至什么都没改善,只是得到一点心理安慰。但这个政策的代价是药品价格的上涨。真正改善疾病本身的证据往往需要更大的临床实验采集而且有更高的失败率,这些成本最后要由消费者买单。但这个趋势现在看来几乎不可逆转。未来的药物会有更可靠的疗效,但同时会更加昂贵,药品会成为真正特殊的商品。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