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贵东
【新闻事件】:以东京大学片冈一典(Kazunori Kataoka)为首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在线报道,奥沙利铂纳米胶囊和传统注射液相比,能把胰腺癌小鼠的百日存活期从传统给药的百分之二十延长至百分之八十,而且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和腹水形成,该积极疗效还和生物标记的结果相一致。该实验使用基因工程的胰腺癌小鼠,和通常的接种肿瘤实验(allograft或xenograft)相比,能更好地模拟临床结果。
【相关事实】:
• 小鼠的百日存活期和人类的十年存活期相当。
• 胰腺癌通常发现较晚,预后较差,五年存活率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
• 纳米药物主要有原料药直接加工的纳米粒和采用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胶囊等为载体制备的纳米药物两种,纳米药物的粒径一般不超过500nm。前者可称为纳米分子药物,后者可称为纳米载体药物,如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囊、纳米球、聚合物胶束、纳米中药等。
• 采用片冈一典教授的技术制备的纳米胶囊的直径在30纳米左右。
【药源解析】:
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吸附能力强等特性,通常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和对细胞膜的渗透性,提高药物的表观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因为人类肿瘤表皮细胞结构的不连续性,纳米药物常常能显著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渗透性和滞留,因而导致对肿瘤的靶向性,是现代药物的研发热点之一。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临床前动物实验通常采用同源或异源的小鼠接种模型。但是接种肿瘤的微环境和人类肿瘤相比有较大改变,这也是动物实验常常无法转化到临床结果的主要原因。东京大学的实验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的胰腺癌小鼠无论是肿瘤血管还是免疫环境都更能模拟人类的肿瘤,因此实验结果有望和临床结果更接近。除此之外,东京大学课题组还采用荧光标记跟踪纳米药物的扩散和在肿瘤组织内的分布,对纳米药物的开发极具指导意义。目前该纳米胶囊已经开始人体临床实验。
★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