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以其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为基础的。任何产品如果期望以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售必须显示比竞争产品有更高的价值。但是过去在西方市场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药品。历史上药品是个特殊的商品,消费者极少根据性价比来选择消费何种药品因为药品的价值很难判断。医生的职责原则上是为病人开最有利于疾病治疗的药物,价格一般不是医生的考虑因素。药监部门和制药工业则专注于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至于是否好于同类药物则由市场来决定。遗憾的是,由于评价药物性能的复杂性,普通消费者甚至医生离开高度控制的临床实验环境都很难判断一个药品和其它药物比较的相对性能,因为很多非药物因素如个人体质,自身康复,性别年龄等均可以影响疾病的治疗,所以性价比也无从谈起。这个消费模式决定了制药工业的产品开发口味。如果用一句话概括20世纪新药研发就是“天下文章是一家,你抄我来你抄他”。James Black和Paul Janssen可能这个时期最具标志性的两个人物。前者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是“寻找新药的最好办法是从一个老药开始”,后者则宣称新药的成功主要靠推广。这两个理念可以说是20世纪新药研发的主旋律。
由于药监部门只关心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它们与已有药物的区分几乎没有要求,过去几十年开发过程相对容易的Me-too型药物是支持西方制药工业的主要产品。一个新机理或机理未知的新药物分子骨架通常会吸引多个厂家参加竞争,而市场也对me-too药物也十分友好。80年代有人统计一个药物作用机理可容纳4个同样大小的产品而不会导致这些药物因竞争压力降价。多数重要靶点都有若干同类药物。如Beta-受体阻断剂有多达20个同类产品上市,而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立普陀,是第五个上市的他汀类药物。如此骄人的成绩使me-too药物成为制药工业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然而,最近几年各国药监和支付部门在不断攀升的医药开支压力下对me-too型产品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逆转的改变。简言之,和已有产品,尤其是专利过期同类产品,没有显著区分的me-too药物审批将将越来越难以上市,即使上市也很难通过过去的推广模式获取高额利润。药监资源将向高价值药品倾斜。当然,如果首创药物有缺陷而跟进药物显著改善了这些问题依然会有较大价值,尤其是如果能快速跟进。另一个变化是只改变血液指标而没有证据改变疾病本身的药物也越来越难以上市。虽然有所谓的快速审批通道(accelerated approval),但是这种特殊批准通道对血液指标的要求也比以前高很多。这个要求令me-too药物的开发成本大大增加因为和已有药物比较临床硬指标比比较血液指标要复杂昂贵。这两个变化对今后新药的研发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