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今天Fierce Biotech的John Carroll总结了2013年新药研发五大趋势,其中包括大制药集团在成本压力下继续重组,支付部门对新药附加价值的要求令跟随别人的所谓me-too安全研发打法成为市场销售风险很大的过时模式,以PD-1和PD-L1为核心的免疫疗法成为抗癌药研发的热点,FDA突破药物政策更加强制厂家关注产品的新价值,以及生物制药IPO重新回暖。
【药源解析】: 没人能否认这几个趋势的存在,展望2014年除了IPO市场很难预测之外这几个趋势还会继续。礼来已经受到华尔街的公开警告,投资者要求礼来降低成本以保证利润。PD-1和其它免疫疗法明年还会成为关注焦点。突破药物政策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与支付部门承认高附加值新药高药价的支付模式一致,所以肯定会继续。今天我们重点讲讲新药研发的风险问题。
新药研发是风险极大的一个行业,现在平均发现一个新药需要20亿美元。2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如果平均每个新药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工作支持的花费每年是50万美元,20亿美元可以雇佣400个这样的高端人才工作10年。换句话说,400个高技能的科研人员需要努力工作10年才能发现一个上市药物。造成这个高成本的最主要原因正是新药的高风险,即绝大多数化合物在上市的漫长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如何规避这个风险成了新药研发最重要的一个战略问题。
从学术角度讲新药研发最大的风险在于靶点的不可靠性,即调控目标靶点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或有无法避免的毒副作用。据估计现在制药工业研究的靶点大概只有1-5%可能作为治疗靶点,即调控这个靶点蛋白的确能安全地获得治疗效果,这个靶点则可被称为确证靶点(validated target)。显然如果有人替你从100个靶点中找到那个确证靶点,你再找可以调控这个蛋白的新药风险则大大降低。这就是常说的me-too模式。以前我们讲过这个模式曾经是非常流行的研发模式,其最大优越之处正是其发现新产品的低风险。虽然这个模式可以较容易发现新药,但现在的支付环境令这类me-too产品很难在市场生存。这个模式实际是以市场、销售的风险为代价换取研发的安全。换言之,风险并未消除,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这和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有点相似。风险不能消失,只能以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Me-too研发比原创药物容易,但仍然是十分耗时耗力的艰苦劳动。在今天的支付环境下,发现me-too药物已逐渐成为一个昂贵的无效劳动。德国已经迫使BI撤回DPP4抑制剂Linagliptin,阿斯列康撤回SGLT抑制剂Dapagliflozin。Dapagliflozin甚至不是me-too药物,而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SGLT抑制剂,但因和已有药物区分不大而无法获得德国支付部门承认。如果me-too药物无法降低总风险,那么它与首创药物研发比则无任何优势可言。Me-too药物研发需要大量和首创药物研发类似的高端技能,但在未来的支付环境下这些技能可能会成为像胶卷技术一样的无用高端技能。对于想在世界范围参与竞争的研发企业来说,从100个靶点中最有效地找到那一两个确证靶点将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