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今天《芝加哥论坛报》发表一文章讨论制药企业过于关注少数热门项目,导致很多市场很小的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大公司的投资。比如辉瑞的ALK过度表达肺癌药物 Xalkori上市后,现在罗氏的RG7853和诺华LDK378也在后期开发,另有3个同类产品紧随其后。ALK过度表达肺癌只占整个肺癌的5%左右,怎么能容纳如此多的同类产品?作者认为连潜力更大的PD-1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企业同时追逐。
【药源解析】: 象PD-1这样可以影响很多不同类型肿瘤的靶点吸引多家企业是可以理解的。现在PD-1能在多少癌症有用,有多大用,最佳用法等关键问题都没有结果。所以很多参与者都可能分到一定市场份额,即大家可以选择不同肿瘤、不同人群。但象ALK这种已经精确定义的疾病,而且是个很小的亚型,真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做第4、5、6个上市的产品。现在唯一在市场上的Xalkori在2013年也仅有2.8亿美元的销售。当然有的可能是针对变异耐药ALK,但这么小的市场实在不至于需要6个同类产品。
经历过80年代的朋友们都可以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抢购狂潮。物资紧缺才会有抢购。现在制药工业太缺乏优质项目了,导致大家不遗余力地争夺少数有潜力的项目,即使市场很小。现在的竞争可以说是你死我活。一方面优质项目紧缺,另一方面市场排斥me-too药物。你或者追逐疗效风险很大的劣质项目,或者参与优质项目的激烈竞争和承担作为me-too药物的市场风险,总之不是水坑就是火坑。可能是人的本能使然,很多人愿意把风险尽量向后推,希望最后风险会奇迹般地消失。
我们以前讲过风险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有些企业可能是对未知靶点的风险过于恐惧,所以选择“更加安全”的确证靶点,然后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的产品可以比已有产品更牛,即所谓的me-better。但事实证明后上市的产品即使真的有显著区分,也难以撼动首创药物的市场份额(希望你能重复利普陀的奇迹是个危险的投资理念)。研究表明第四个上市而与首创药物无区分的药物只能平均占有1-2%的市场份额。所以这种投资方式的回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多数企业选择追逐这样的项目,资本迟早要逃离制药工业。接受未确证靶点的风险,完善研发首创药物的技能尽管这比me-too研发更难,不要把风险留给市场销售部门,是制药工业能生存发展的最安全策略。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