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现在正在三藩进行的摩根投资会议使记者们有机会采访制药界大佬。默克研发总监Perlmutter今天接受采访时说“Much of what I need to do is reinstil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sense of competence, of vigor, of thoroughness and the willingness to take real risks in order to achieve something great"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他认为研发的关键是技术能力、严谨、透彻、和冒必要的风险。他还说现在的研发人员被过多的失败搞的信心全无,工作也失去乐趣,这比技术能力差更不利于新药的发现。
【药源解析】: 我认为Perlmutter提到的这些正是现在新药研发的结症所在。美国哲学家John Dewey说过“a problem well defined is a problem half solved”,意思是如果你能准确理解一个难题你已经基本有了解决它的思路。Perlmutter说的这几件事看似平常,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准确掌握,尤其是失败率极高的新药研发。
新药研发有很多未知因素,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即无论你做的怎么完美无缺大多数项目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个现实令很多东郭先生大行其道。比如大部分动物模型不可靠,如果出现量效曲线异常或药物浓度无法解释疗效或安全性,有些人便以动物模型不可靠为由敷衍了事。反正模型也不可靠,量效曲线不好或PK/PD分离也无关大雅。这便是缺乏严谨(rigor,原文是vigor,疑为笔误))。或以不知那个物种更能预测人体为由安全性、疗效实验做得不彻底(thoroughness)。这样的化合物到了临床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即如果出现问题你不知是项目问题还是你化合物的问题。只有有了职业的化合物才能有资格去冒必要的风险(real risk)。即使失败你也知道是敌人太强大而不是你自己准备不充分。现实工作中只有那些严谨、全面的团队才敢真正冒险。托泥带水的人在冒险的时候一样托泥带水。
虽然新药研发是必须冒险的行业,即使顶尖高手也是负多胜少,但这不能成为愚蠢、无能、拖泥带水、心不在焉存在的借口。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守株待兔。历史上确实出现不少误打误撞而成功的例子,但以此为借口放松候选药物标准是个巨大错误。任何以运气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会以破产告终。
最后有个小插曲。Perlmutter在采访时说默克的化学家武功独霸天下,证据是他们丙肝药物的分子量达到700-1000。这显然是个外行的判断。化合物的合成难易与分子量关系很小。即使Perlmutter这样绝顶聪明的人离开自己的领域也难免露怯。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