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上周我们报道糖尿病药物Forxiga上市时曾质疑高血糖本身是否是糖尿病人微循环大循环疾病的风险来源。糖尿病最直接的临床表现是高血糖,糖尿病也比正常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微循环疾病如肾损伤,但这不等于高血糖导致这些风险。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胰岛素所以血糖可以达到危险的水平导致代谢紊乱。一型糖尿病一般没什么并发症,所以高血糖可以认为是罪魁祸首。多个临床实验也表明一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后微循环和大循环疾病风险都显著降低。但对于二型糖尿病情况则负责的多。二型糖尿病多伴有肥胖、高血脂、胰岛素耐受等所谓代谢综合症。二型糖尿病人是因为高血糖还是这些代谢综合症才更容易得微循环和大循环疾病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答。在二型糖尿病人通过药物降低血糖到接近正常人水平(HbA1c在7%左右)并没有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由于药物都有各种副作用,尤其是低血糖事件是很多降糖药的机理相关副作用,所以无法排除降糖的确有好处但被药物的副作用所抵消这个可能。只降血糖而无副作用的药物不存在,也很少有糖尿病人无其它并发症干扰。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血糖自己的独立风险呢?
本周JAMA发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临床实验。世界上有一些人有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变异,这导致这些人终身患有慢性中度高血糖症(血糖在100-150 mg/dL, HbA1c在7%左右),但这些人得代谢综合症的几率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他们成了自然界设计的只有血糖偏高但其它代谢正常的对照人群,和他们的同年龄、同性别的无糖尿病亲戚比较则可看出长期血糖偏高带来的后果。这个实验也招募了一些年龄、性别匹配的糖尿病人作为第三方对照。GCK变异组HbA1c平均为6.9%,健康对照为5.8%,糖尿病对照为7.8%。
这些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对GCK变异组来说这些人已有50年的高血糖病史,所以如果高血糖本身有什么不良后果,应该有足够时间显示。结果是这样的。微循环风险、肾损伤、尿蛋白、心血管病变在GCK变异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无区别,但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GCK变异组只有视网膜病变高于健康对照组(30%对14%)但低于糖尿病组(63%)。而且GCK变异组和健康对照组没人需要激光治疗而糖尿病组则有28%的病人需激光治疗。简言之,50年左右的中度高血糖本身并无太明显健康危害。换言之,至少在HbA1c 7-8%区间二型糖尿病人的风险不是来自血糖而是高血糖背后的疾病。
这个结论如果是正确的那将对制药工业产生巨大影响。血糖本身可能只是个身体出问题的指示而不是疾病本身,作用类似汽车里的警示灯。这些灯亮了说明车该修了,你把灯敲碎了虽然警示灯不亮了但并不等于修好了。所以只降血糖可能对二型糖尿病人并无益处,这是掩耳盗铃。如果是这样,糖尿病的治疗则会退回到零点。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该治什么。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