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顺
裁员像一个行业的风向标,其目的、数目和分布等信息透视着整个行业的健康状况,更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所以无论在何时,裁员的信息都是一个行业的重要新闻。对于制药业而言,2013年依然是裁员的重灾年,其中裁员最多的十个公司累计高达27,900人,其中默克一个公司就裁掉8500名员工,这还不算早一些时候公布的7500名。
纵观这十个公司裁员的原因和分布,专利悬崖依然被冠以罪魁祸首。2013年大约有290亿美元的药品销售受到仿制药的冲击,其中对礼来、默克、阿斯利康等公司的影响尤其大。比如,礼来有多个药物在2013年失去专利保护,其中抗抑郁症药物欣百达(Cymbalta)是礼来最大的畅销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雷洛昔芬(Evista)的专利也将在今年3月到期。研发线贫乏位居裁员的第二大因素,是促使赛诺菲、阿斯利康和默克裁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节约开支以便收购新的,尤其是晚期的在研药物,裁员可能就在所难免了。赛诺菲的CEO甚至在公开场合抱怨其法国研发总部在长达20年间没有为公司开发出一个像样的新药。阿斯利康也被指责研发效率低下,福布斯分析家根据过去15年的研发投入和上市新药的个数,认为阿斯利康可能是所有制药巨头在过去15年产出最少的公司。自2012年聘用来自罗氏的Pascal Soriot任CEO以来,阿斯利康在2013年大刀阔斧地裁掉其1600名研发人员。
世界最大的仿制药公司提瓦的裁员很在大程度上可以诅咒美国上诉法院的裁决,导致其多发性纤维化药物Copaxone的销售提前18个月失去专利保护。提瓦希望在2017年之前通过裁员节约达20亿美元的开支。不过在以色列裁员并不容易,因为政府和工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不仅裁员计划被迫放弃,而且公司的最高长官Jeremy Levin也因此离开公司。
排名
|
药厂
|
2013年裁员总数
|
裁员主要类型
|
备注
|
1
|
默克
|
8500
|
研发人员、销售
|
研发人员中主要是化学和中层管理人员
|
2
|
阿斯利康
|
5000
|
研发人员、销售
|
其中研发人员占1600人
|
3
|
提瓦
|
5000
|
生产人员
|
|
4
|
Valeant制药公司
|
2700
|
所有部门均摊,占雇员总数的10-15%
|
用于收购,比如以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ausch Lomb。
|
5
|
勃林格殷格翰
|
1572
|
关掉注射剂生产设施Ben Venue
|
生产治疗卵巢癌药物Doxil的设施没有达标
|
6
|
武田
|
1500
|
研发人员、销售人员
|
占公司3万1千员工的5%
|
7
|
诺华
|
1025
|
研发、生产
|
裁掉其子公司视康(Cibavision )将近1000人
|
8
|
礼来
|
1000
|
销售
|
占总销售兵力的30%
|
9
|
赛诺菲
|
840
|
研发、生产、动物和仿制药
|
2012年裁员2500
|
10
|
远藤制药(Endo Health Solutions)
|
700
|
止痛药OpanaER失去专利保护
|
隐藏在裁员的背后通常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演变。比如世界最大的仿制药制造商提瓦,似乎开始加强新药,尤其是特种药的开发,精简仿制药业务(例如复杂或生物仿制药),并且把把生产部门转到成本更低的地区。默克裁员的一半来自研发部门,而且以化学和中层管理人员为主。暗示其新任研发总监Roger Perlmutter不仅对其团队的表现不满,而且看上去要从“大兵团作战”的研发模式,向生物制药研发模式演变。逐渐淡出me-too领域,把研发重点向崭新靶点的首创药物迁移。
提高一个公司的盈利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是“开源”,要么是“节流”。因为投资人不一定理解一些“开源”的技术内涵,经常对“节流”表现更高的热情。所以这直接导致裁员是这些制药巨头应对危机的首选办法。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大裁员背后凸显欧美制药巨头逐步淘汰大规模集团式研发,取而代之的是小团队、外包与虚拟研发的模式。笔者以为,后者可能是生物制药或小规模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研发模式,但无法保证长期的持续发展,更无法支撑整个制药工业的存在。而且裁员是把双刃剑,连续的裁员不仅把销售人员压低到极限,很多制药企业包括哪些制药巨头,已经把研发机构裁减到不能再小的地步。当然,整个制药工业都在寻找新的,更有效的研发模式,其中精准医学,也称之为个体化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在很短时间内将和“重磅炸弹”模式分庭抗礼,二者将互相渗透、互补、结合并进化,成为一种新药研发的一种主要模式。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