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自2012年10月美中药源开通以来,我们尽量报道分析每日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制药新闻。经过近一年半的报道,我们可以大概估算一下目前制药工业竞争的领域集中在哪些地方,从而看到世界新药的粗略格局。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段里,制药界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原来大制药集团的大本营,大众常见病活动非常少。糖尿病和降血脂药物PCSK9有较多积极新闻,新型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心血管药物虽然有不少事件但毁誉参半,市场表现远不如以前预测。一个比较活跃但没有任何进展的大疾病是阿尔茨海默症,这个领域在多个惨烈失败后参与者所剩无几。其它大型疾病象传统大市场药物如降压、止痛、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帕金斯式症几乎没有什么太重要的进展。这些以前所谓重磅药物聚集的领域如今已经是门可罗雀。最为活跃的领域无疑是抗癌药的研发,尤其是靶向药物和最近的免疫疗法。另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是罕见病的研发,以杜氏肌肉萎缩症最为引人瞩目。丙肝药物由于集中在最近两年上市也占据不少版面,但这可能是个暂时现象。
制药工业远离原来的重磅领域(重磅药物概念上指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但原来指常见大众病药物。现在很多罕见病药物可以轻易超过10亿美元年销售)当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大多常见病已有一些有效药物,而只是轻微改善疗效或安全性的药物已经无法得到药监和支付部门的认同。而这类药物的开发十分耗时耗力,达到注册要求的临床实验动辄几亿美元,令大药厂也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常见病通常是慢性病,所以除了疗效,药物的安全性也必须很好。比如现在的糖尿病和减肥药物必须排除心脏病风险,而这种昂贵的安全性实验通常是在本来已经很昂贵的疗效实验之外的附加要求。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即使上市销售也不尽人意,比如现在上市的几个减肥药在美国销售一直不理想,在欧洲根本就没上市。另一类大众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十分复杂,制药工业在付出上百亿美元投入后基本没有任何可以给投资者看的东西。所有这些因素令投资者对大众病敬而远之,认为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
而无药可治但给病人造成更大痛苦的罕见病,包括很多癌症,则是机会更多的处女地。由于这些病比高血压、高血脂更严重(或大家认为更严重),药监和支付部门也更愿意批准和支付高额药价。这使很多孤儿药都成了大产品,现在20-30万美元/年的药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样的药物只要5000病人就可以达到10亿美元的年销售。在这两个因素(无可用药物、高药价)的引诱下,大量研发资本流向罕见病。
这些趋势对药物的研发销售有着重要影响。重磅药物模式下,一天一次口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对于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的疾病,药物的使用方便性已经是次要因素。注射、输液、甚至复杂的细胞疗法都成为可以接受的给药方式。生物大分子正在蚕食小分子药物的领地。威胁生命疾病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显然也低于降压药。临床实验的规模、疾病终点也更加灵活,很多药物只要在几十上百人的临床实验改善代替终点即可有条件批准上市。去年瘦素类似物只有一个70人的无对照临床实验数据即获得专家组的支持,这对常见病药物是不可想象的。销售方面这些专科药物也不需要大规模的销售队伍,销售员的作用正在下降,葛兰素去年甚至取消了销售员所负责医生开方数目的业绩要求。
总之制药工业正在远离那些需要大量投入、但只能略微改善病人健康的常见病。虽然这些病的患者很多,但支付部门对安全性和疗效的要求令这类药物的研发得不偿失。未来的方向是那些能显著改善病人寿命和生活质量的药物。这个趋势对罕见病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可能真是他们的最重要选择了。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