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新闻事件】:今天诺华宣布退出RNA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声称RNA药物的转运难题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适合RNA药物的靶点也有限。诺华只是停止了自己的RNA药物研究,但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领域的进展并留有少量人员与其它公司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药源解析】: 诺华的RNA药物部门发源于和Alnylam的合作。今天Alnylam宣称诺华的退出不会影响Alnylam的决心。今年一月赛诺菲投资7亿美元够买了以RNA药物研发为核心业务的Alnylam12%股份,令Alnylam底气剧增。但RNA行业现在正处于彷徨时期。默克今年早些时候以1.75亿美元将其8年前以11亿美元购买的Sirna Therapeutics 贱卖给Alnylam,GSK也将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药物drisapersen退还给合作伙伴Prosensa,而罗氏已在多年前退出这个领域。
我们前天讲到早期项目的评估十分困难因为其成功率太低。其实早期的技术面临同样的难题。用DNA、siRNA在基因、RNA水平调控靶标蛋白活性理论上可以解决小分子无法调控蛋白的不成药性(nondruggable)和选择性差的难题,但RNA药物的稳定性和过膜性难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其选择性也远不如原来预计那么高。几年前学术界号称已经解决了RNA药物运输难题,但后来并没有被重复。大药厂面临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必须准确判断介入时机,这和前几天我们讲到的一个早期项目的介入时机道理是一样的。象RNA这种平台性新技术可以很容易成为资源上的无底洞,管理和控制这样的投入十分复杂。据统计抗体药物从无到有共经历30年,花掉300亿美金,而RNA技术已经有了25年历史,除了两个超孤儿药物之外没有可以向投资者炫耀的东西。据说辉瑞在RNA兴起时就没有随波逐流选择以静制动,结果证明是个明智之举。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因为那时正是辉瑞发愁如何打发利普陀红利的时候。而默克和诺华则似乎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当然回头看谁都能看明白,但在RNA药物似乎要颠覆新药研发的当年很少有大企业敢冒险错过这个看似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大药厂在新药产出下降的大环境下可以犯错误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胆也越来越虚,对象RNA这种平台技术的长线投资也不得不敬而远之。投资者的银子更愿意花在赌博某个具体项目上,即使失败也容易向投资者说明。现在即使单个项目的投资已经在10亿美元以上,技术平台的豪赌已经超出了药厂的能力承担范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RNA永无出头之日,也不意味着没人会继续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资本会进入这个空间,如果转运问题得到解决大药厂也会卷土重来。但在目前的新药研发环境下,象RNA这种本垒打式的投资方式已经被大药厂所放弃。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