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在过去两年PD-1抑制剂在沉默多年后突然火山爆发般地不仅成为肿瘤领域甚至整个药物研发最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所有有幸赶上这班车的公司无不高调、高速开发这类项目,而错过这股大潮的企业则顿足捶胸,悔不该当年有眼不识泰山,现在只能找一些和PD-1抑制剂合作的机会来分一杯残羹冷炙。那么下一个PD-1在哪呢?企业如何避免再次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毫无疑问预测下一个革命性突破非常困难。回顾所有划时代药物的成长历程,它们几乎无一例外有过险些被遗弃的历史,在显示超人价值的关键实验之前这些药物在成百上千的候选药物中并无显耀之处,在早期很多后来的平庸之辈甚至比这些明星产品看着更有前途。这真就像伯乐相马。千里马不仅看着比普通马好不到哪去,还吃的倍儿多,在现在饲料紧缺的时候更惹人烦。虽然运气在颠覆性产品的诞生过程中起了最关键作用,但是这也不是完全随机的,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
你不一定知道革命性产品长什么样,但你应该知道它不应该长什么样。颠覆性产品必须和现在所有的治疗手段都非常不同,即其机理必须具有新颖性。不仅这个机理没有上市产品、这条生物调控路线没有任何一个调控蛋白有上市药物,甚至整个治疗理念都应该是新颖的。比如GLP激动剂已经上市治疗糖尿病,那DPP4抑制剂就不大可能成为颠覆性药物,当然不是说DPP4抑制剂不能成为大产品。革命性药物包括青霉素、第一代选择性调控单一蛋白的H2受体拮抗剂、抗体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以及现在的免疫疗法(疫苗、免疫哨卡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正在涌现的包括RNA药物、基因疗法等。
这些新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所以风险很大,但是在目前的支付环境下这是制药工业必须承担的风险。另一个因素是现在关键项目的激烈竞争。正如PD-1抑制剂的情况,在nivolumab的肺癌数据之前虽然有一些大药厂就有类似项目,但并不是非常引人注目。一个关键的实验公布之后,现在大药厂的推进速度令人难以置信。别说小公司,就是象礼来这样的老牌劲旅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不要期待等别人已经有了概念验证数据再开始跟踪,延长个半衰期啥的,这些90年代的策略在现在已经没有市场了。这个观念的改变是不被下一个技术浪潮抛弃的先决条件。
颠覆性药物的产生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必须有几个大药厂同时感兴趣,才能快速扫清所有技术路障,找到审批途径,大规模向医生和病人推广相关知识,形成新兴市场。即使技术本身可能是小公司或学术机构发明,没有大药厂的参与很是难成为大型产品的。作为小型企业目标不应是上市这样的药物而是以最小成本完成概念验证实验,现在资本市场和大药厂都在全力寻找优质项目,所以无论上市和收购都可以带来高额回报。最近几个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小公司或被高额收购,或在资本市场融得大量投资。和大药厂的早期合作或许是一个关键因素。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