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癌症并非一种疾病。即使同一种癌症实际上也各不相同,有的进展很慢如同乌龟,有的进展很快如同兔子但如果架上栅栏还会阻止这类癌细胞的增长,有的则无法阻挡如同小鸟。所以发现乌龟类癌细胞对癌症的治疗可能有害无益因为病人会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冒不必要的风险。发现小鸟类癌细胞也没多大意义因为现在药物无法阻止这类肿瘤的增长。只有兔子类癌症的及时发现对于治疗有指导意义。
找到乌龟类肿瘤对病人无意义:南朝鲜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15倍但死亡人数基本没变
这令我想起现在新药优化过程使用的肿瘤细胞是属于哪一类。如果我们使用了乌龟类的肿瘤细胞作为优化目标,那么这样发现的新药很难在临床有什么作用。即使比阳性对照能更有效地杀死这类癌细胞也只能到临床去做一些无用功,不会改善病人的生存。
事实上已经有工作在比较癌症研究常用的肿瘤细胞是否和临床上的兔子、小鸟类肿瘤在基因组成上相似。比如去年Nature Communication有一篇文章对比研究中最常见的卵巢癌细胞和临床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的基因组成,结果发现多数常用的细胞和临床上兔子、小鸟类肿瘤在基因表达上有很大区别,而和临床肿瘤更相关的细胞却用的不到1%。
新药的研发过程漫长而复杂,通常是一个团队负责一段工作。如果大家都用某种“标准”的细胞作为优化目标,即使这种细胞是和病人生存无关紧要的乌龟类肿瘤研究人员也没有动力去改变,尤其是这种细胞可以更灵敏地看到信号。这种“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官僚体制是现在新药研发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任何复杂庞大机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官僚成分,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审批支付环境是这种不负责行为存在的根本原因。没有选择压力则不会有进化,只有让鸡肋产品失去市场空间才会选择出真正高效的研发模式。饶了那些乌龟吧,把精力花在如何控制兔子和小鸟上。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