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丙
IMS预测2018年全球处方药市场将达到1.3万亿美元,世界在越来越富裕的同时也在老年化,这两个因素造就了新药市场的惊人潜力。几乎同时塔夫茨研究所给出现在发现一个新药同样惊人的26亿美元平均成本。如何发现新药去分享那1.3万亿美元市场成为所有药厂面临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生存模式是所谓的Me-too重磅药物模式,即大家都做针对大众疾病的确证靶点药物。那时的支付模式和现在珠穆朗玛峰的商业化有相似之处,不管第几个登上珠峰都算登上世界最高峰,获得同样荣誉。而最近支付环境的改变令me-too模式生存越来越难。尤其是你的速度太慢在首创药物的仿制药已经上市后才完成开发。任何同样机理新药无法与仿制药竞争。这可以算是新药竞技第一定律,即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竞争仿制药胜。有人问那怎么解释瑞舒伐他汀?最好的解释是因为现在还不到2024年。10年以后瑞舒伐他汀这样的产品将无生存空间。
Me-too之路被堵死后制药工业的巨额资本都涌向所谓的first-in-class,即首创药物模式。这个模式对基础研究,资本经验,甚至临床实验医院的急救和应变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一个项目显示较好前景,国际大集团的财力和技术资源保证他们几乎总是在竞争中胜出。这可以算是新药竞技第二定律,即公认的好项目竞争土豪胜。
那财力、技术有限的中国公司怎么办呢?最近山东亨利的黄振华先生提出一个新颖的提法,叫做me-only模式,即选择别人无法参与竞争的项目。当然很多人会问除非你那项目太小没人愿意做,否则一定会有人跟踪,你顶多是first-in-class,怎么可能是me-only?
Me-only产品不一定是小产品。氯吡格雷曾经是世界第二大药物,但直到退役前两年才有礼来的普拉格雷上市,而且根本没有对氯吡格雷形成实质威胁。同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氯氮平70年代就上市,但到现在也没有和它疗效相近的同类药物。最近上市的富马酸二甲酯,pirfenidone等重磅新药短时间内也不会有me-too药物。
成为me-only有几个方式。一是药物构效关系非常严格,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比如用于抑郁症的锂盐,和它最接近的钠盐除了能让你得高血压外没有其它治疗效果。质子泵抑制剂也类似,稍微大一点的结构变化都无疗效或毒性太大。只是在80年代专利比较宽松的年代产生了结构十分类似的几个同类药物。在今天的专利环境下奥米拉唑之后的那些同类药物能否拿到专利都是很大的问题,奥米拉唑如果现在才被发现很可能成为me-only药物。
第二个方式是优化途径不广为人知。假如你有独家的动物模型可以筛选活性化合物那么竞争对手拿到你的首创药物也不知如何继续优化,富马酸二甲酯、pirfenidone等很多药物都可以算作这一类。
第三个是机理未知。现在主流的模式是靶点为中心,但这个模式有个很大缺点就是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跟踪和超越。氯氮平属于这一类,大家只知道这个药效果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
所以me-only药物是广泛存在的,也有很多方式可以成为me-only药物。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如何系统发现这样药物,需要在哪些基础设施战略性投入是需要很多工作的,这些问题以后再讲。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观念,用乔布斯的话来说就是要“think different”(待续)。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