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最近葛兰素CEO Witty爵士不断出现在新闻中。先是有大股东要求他辞职,但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公开宣布支持Witty。前几天Witty指责很多大药厂在低利率下过度消费,收购很多价格过高的产品。今天辉瑞前研发总监John Lamattina在福布斯上撰文,毫不客气地质疑Witty是否是个合格的CEO。
【药源解析】:Witty于2008年挂帅葛兰素时刚刚40出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爵士的awesomeness,但通过公开的投资者季度电话会议还是能看出Witty的踌躇满志。所有其它公司都是整个管理层参与这样的会议,以便分管领导回答自己份内的问题。但葛兰素的问题,至少我听的几次无论涉及研发、报批还是市场、支付,基本都是Witty一人回答。
Witty的经营理念有很明显的80年代重磅模式痕迹,可能和他们重磅产品Advair的辉煌有一定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他似乎有点落伍。他们去年放弃了现在最为红火的肿瘤管线而收购了用量更大的疫苗和日用消费品。葛兰素把增长重点押宝在Advair的后续产品Breo 和Anoro,但这两个产品由于支付环境的改变市场吸收比预想差不少。去年失败的降脂药Darapladib和癌症疫苗MAGE A3也都是针对较大人群。这和现在高药价、小人群的流行模式有点格格不入。
Witty似乎坚信现在生物技术泡沫的存在,并预言不可能所有现在在研药物都会按现在投资者预期的价格出售,即使这些产品能成功上市。他认为现在这个奢侈品模式不能长久,从这点看他又很超前。认为现在有泡沫和支付体系不可能无限制支持15万美元一年药费的大有人在,但作为一个主要研发型药厂的掌门人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候打退堂鼓令很多投资者大失所望。
当然Witty在任期间发生几件丑闻,也是他受到怀疑的原因之一。比如中国的贿赂门和美国的标签外推广。几个收购也匪夷所思,虽然2007年7亿收购Sirtris最为闻名,但30亿收购HGS是更昂贵的失败。当然更匪夷所思的是在最近几年销售下滑时没有任何大型收购。在他的领导下葛兰素研发部门受到严重削减。他推行的DPU(discovery performance unit)系统和取消销售代表的业绩提成也似乎是危险动作,有点远离现实。种种迹象表明葛兰素换帅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