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7月8日,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医院Seidman癌症中心的首席医学官(CMO)Julian Kim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免疫疗法杂志》(Journal of Immunotherapy)上报道了一种新的过继T-细胞治疗技术。Kim团队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清除的淋巴结中提取了T细胞,他们把这些对黑色素瘤细胞敏感的淋巴结T细胞在实验室活化并大量增殖,这些活化的T细胞不仅在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表现特异性,而且在小鼠肿瘤接种模型中也显示延长生存期疗效。目前Seidman癌症中心已经开始了这个新型的过继T细胞疗法的1期临床实验,治疗晚期的黑色素瘤。
【药源解析】:肿瘤免疫疗法已经日渐普及,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疗法后出现的“第5大抗癌疗法”。肿瘤免疫疗法根据治疗模式可以分为过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疗法)、免疫哨卡抑制剂、和抗肿瘤疫苗等。过继细胞疗法又可以根据细胞类型、以及活化机制等进一步划分,比如根据细胞类型可以分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树突状细胞(DC)疗法、DC-CIK细胞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DC-T细胞疗法等,根据活化机制可以分为肿瘤浸润T细胞(TIL)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T细胞受体疗法(TCR)等。过继细胞疗法不是一个新技术,人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T细胞,发现肿瘤引流淋巴结或肿瘤组织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抗肿瘤活性,随后过继细胞疗法在一部分医院用于临床。
如上图所示,过继细胞疗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一是采集、分离、提取淋巴细胞,随后在实验室培养2-4个星期,进行细胞的活化及大量增殖,最后通过输液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虽然自身免疫细胞疗法已在临床使用许多年,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医院在实验设计、培养技术、淋巴细胞去除、以及治疗适应症等方面或有所不同。而且过继细胞疗法的设施要求高、程序繁琐、其疗效又未能在大型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因此过继细胞疗法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免疫哨卡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迅猛发展,制药工业又掀起过继细胞疗法的开发热潮。不仅CAR-T细胞疗法的技术日益改良,对其它过继细胞疗法的研究也因此水涨船高。
Kim课题组发现引流黑色素瘤的淋巴结(MDLN)含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这些T细胞经过抗-CD3/CD28和IL-2培养、扩增能有效地诱导针对黑色素瘤的保护性免疫应答。虽然MDLN-T细胞疗法和常用的外周血T细胞疗效相比不是一个颠覆性的发明,但来自淋巴结的T细胞处于肿瘤浸润T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不同的肿瘤微环境,而且淋巴结清除是治疗三期黑色素瘤的一个常见手术,利用这些淋巴结提取T细胞并进行过继细胞治疗相信有一定优势。如果Kim团队的新技术能在临床实验中获得验证,MDLN-T细胞疗法或许能成为又一个战胜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法宝。与此同时,Kim研究团队也在研究把该技术应用到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其它肿瘤治疗领域。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