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今天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将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Microbiotica合作开发炎症性肠病(IBD)药物,虽然首付没有公开但总金额可达5.34亿美元。罗氏将利用Microbiotica的微生物蛋白组技术寻找能预测其IBD药物应答的胃肠细菌标记。罗氏负责人Sabry说微生物组将是一个生物医药的新方向,即可以选择应答人群也可以作为治疗手段。Microbiotica是一个2016年刚刚成立发公司,技术平台为培养、鉴定胃肠微生物,通过基因组学分析临床样品与疾病和药物应答关系、算是精准医学的一个方向。
【药源解析】:罗氏最近在微生物组技术投入很多,上个月刚与另一家年轻企业Lodo签订了总值可达1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去年罗氏与Warp Drive Bio合作开发新型抗生素,罗氏支付8700万首付和潜在3亿美元里程金。这两个合作都是为了寻找全新骨架天然产物药物先导物,诺华也有类似投入。而今天这个合作主要是为了寻找新型生物标记,可能对未来药物研发有更深远的影响。
人体的体细胞数量和共生菌数量几乎相同,胃肠菌数量是胃肠细胞的1000倍,人体常驻细菌有150-400种。据估计细菌在地球已经生活了35亿年,远长于人类的250万年。人类整个进化过程是一个与这些微生物一起长大的过程,所以环境细菌和人体功能可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影响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细菌耐药等重要过程。现在发现很多药物起作用都与胃肠菌有关,如几年前科学杂志的两篇文章显示胃肠细菌可以影响PD-1和CTLA-4抗体的疗效。胃肠菌就在胃肠,所以对胃肠疾病也有直接影响,罗氏这个合作主要在这个领域。
现在一个浪漫的说法是胃肠菌应该算作一个人体器官,参与人体的很多生理、病理过程。虽然这个器官可能和多种疾病有关、但现在我们对通过改变胃肠菌治病还完全处于婴儿期。最有前景的是粪便移植,对治疗顽固性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产生80-90%疗效,远高于万古霉素,以至于被分到对照组的患者抱怨没有分到粪便组。但即使这个类似器官移植的疗法因为知识空白较多质控也比较困难。其它疗法都还处于早期。Seres是最早开发微生物组药物的企业,虽然其“益生菌”混合物SER-109前年在一个CDI二期临床失败,但现在准备加大剂量进入三期。也有企业在研究选择性除去“坏细菌”,但离上市更远。至于干预肠道菌分泌的影响人体功能信号分子现在更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胃肠菌虽然复杂,但并不比传统器官更复杂。我们对大脑几乎一无所知但也找到不少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所以现在投入也不能算抢跑。另外胃肠菌虽然叫人体器官,但毕竟不属于人体,研究、干预都远比正常器官容易。罗氏一向对机理要求很高,Sabry本人曾宣布基因泰克不会开发机理不明新药,这个理念可能会深度影响细菌组药物的开发方向。现在测序、大数据、临床样品采集都比以前有巨大进步,这也有利于胃肠菌技术开发。除了药厂,胃肠菌也已经引起其它部门关注。2016年美国政府宣布将出资1.21亿美元开始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NMI),研究人类、动物、农作物、土壤、和海洋微生物的诸多方面,包括基因组、分子流动、控制某些细菌的生存等。这些小邻居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我很丑可我很温柔”、可能不久就会在新药开发中做出重要贡献。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