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这一期的《自然》杂志发表一封德国读者Lutz Heuer的来信,他说虽然患者医生都欢迎AI帮助发现更好药物,但对制药工业来说可能是个噩梦。主要原因是AI和其编程者按照现在法律定义都不能算是发明者,因为如果计算机可以算出药物更能说明专家可以预测这个结果、所以不能算是发明。而编程者如果不能解释为何AI设计的药物更好(根据定义AI设计是来自自己智能、而非编程者)也不能作为发明者,因为这位编程者并没有发明任何东西。Lutz Heuer预测专利法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其它方式保护这类发明。
【药源解析】:美国专利法对美国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曾被林肯总统列为当时与印刷、发现美洲大陆并列的三大发现之一。虽然自立法以来科学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但专利法并未有伤筋动骨的改动。AI虽然现在还无法预测德国小组就回家,但已经击败围棋、象棋世界冠军、语言能力达到学龄前儿童水平。AI进入各行各业是早晚的事,确实可能迫使专利法做出较大改动,尽管不一定是因为这位作者提出的原因。
其它国家法律可能有所不同,但美国专利法有关发明一步(inventive step/ obviousness test)的要求不是与专家比较、而是与一个假想业界中等水平从业人员比较。如果这个假想技工想不到你的设计那你就算是有了这个发明(如果新颖、有用)。但是AI的出现可能确实会提高对这个假想打工仔水平的定义。虽然机器能想到不一定说明一般从业人员也能想到,但是随着AI的普及、一般从业人员可以长时间使用这类AI软件,这时定义一般技能确实需要认真考虑。如果你发明的药物一个大众常见软件也能设计、并排序很高,那么梯瓦这样的企业可能会给你出几个专利问题考考你。
当然现在AI基本还只能设计抽象化合物,所以还需要与化学家合作才能申请专利。因为极少AI系统能在实验室中把分子式变成化合物,而reduce to practice也是获得专利的一个要求。但现在合成机器人正在迅速发展,新药发现其它部分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AI设计、合成、全面鉴定一个新药在理论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理论上如果AI设计、化学家只是合成了该化合物,按定义AI是发明者。现在法律只要求发明本身是人造、但并没说发明者一定是真人。如果AI成为发明人那么他人侵权如何维权就成了问题,反过来AI侵犯其它专利怎么算也是问题。当然实践中化学家就说药物是自己设计的,神仙也难以彻底搞清AI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化学家之间争名夺利有输有赢,但与AI抢功还是胜算比较大的。
现在AI的投入很大、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据估计2016年AI投入是300亿美元、而2017年暴增到1000亿,所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AI(actual intelligence)的界线很快会变得非常模糊,AI(artificial invention)会成为一个社会需要讨论的问题。当然专利法并没有长生不老的必要,其诞生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只要不忘这个初心,只要国会改几个定义大家就可以继续专心寻找新药了。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