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新年开工第二天施贵宝宣布将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拉开今年生物制药大幕。施贵宝将出50美元现金和一股施贵宝股票收购每股新基股票。如果S1P调控剂ozanimod和JCAR017今年年底、BB2121明年三月底前上市施贵宝还会再出每股9美元,但根据现在这几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这个悬赏基本无望实现。这是史上第四大药厂收购案,如果通过双方董事会新公司将为第二大肿瘤药业。这个收购施贵宝需要举债320亿美元、还要偿还新基自己的200亿美元债务。今天施贵宝下滑13%,新基上扬20%。
【药源解析】:新基几年前还是生物制药一颗明星,但几次重大失误市值比2017年峰值已经缩水50%以上,这令收购变得相对便宜。长期投资者虽然对这个价格不会十分满意但毕竟比现在的股票溢价30%,而且重磅药物Revlimid马上面临仿制药挑战、两个CAR-T产品也都面临多家竞争产品。现在的管理层执行上确实有点不尽人意、股票是否已经探底还不好说,所以被收购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施贵宝投资者可不一定满意,收购的这几个在研产品价值有限(共~150亿估值)、主要依靠Revlimid在仿制药围攻前的收入才能避免这个交易亏本。因杠杆过高仅500亿美元债务的保险就是一大笔开销。
这两个企业都是世界前10大药厂,但最近几年都是流年不利。施贵宝在检查点抑制剂领域一度领先,但在PD-1晚期肺癌一线之争中被默沙东完败、去年股票下滑18%。虽然与同样开发检查点抑制剂的辉瑞、阿斯列康比不算差,但显然不如默沙东。新基在原CEO改行从政后连续损失几员大将,晚期产品线失败率高于平均值。在克罗恩药物Mongersen的收购、S1P1调控剂Ozanimod的开发执行、和PDE4抑制剂Otezla市场推广先后出错,尤其是Ozanimod的代谢产物未严格鉴定就仓促申请上市,被FDA给与RTF待遇、与其身份不太相符。去年一年新基股票下滑39%、CEO Alles被评为生物制药最差CEO。
这种大型收购有几个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达到临界质量,即为了有效竞争必须有的规模,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罗氏后的第二大肿瘤药厂、绝对是重量级选手了。二是为了产品互补,施贵宝实体瘤和新基的血液肿瘤联姻也合情合理。三是为了所谓的协同效应、即部分功能可以同时兼顾两家的产品经营,这经常意味着裁人。这次合并据说有25亿美元的协同效应,估计是几千员工。大型收购因为产品线大幅度扩张所以可能意外获得关键产品,Keytruda和Ibrance都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收购通常是厂家因为自身造血机能不足不得已而为之,80年代的默沙东绝不会去收购任何大企业。另外也有阴谋论认为施贵宝吞下新基是为了避免被别人收购、即所谓的毒丸,早有谣言辉瑞可能收购施贵宝。
默克曾经有句名言说药物是为了病人、不是为了利润,但这两个最近晚期开发错误频出的企业合并大概不一定能马上能找到灵丹妙药、这个收购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投资者争取利益。但历史上看这种大型收购不总是能为投资者带来价值,几乎完全靠收购为生的辉瑞股价和市值20年来并未改变多少,尽管收购多家大型药厂每年上市药物也没有明显增加。小型收购一般认为如果做的好可以产生价值,但施贵宝过去几年的相对小型收购如12亿收购Flexus、36亿收购NKTR214现在看来有点赌博的成分。不过新基曾是早期收购的典范、足迹遍及所有主要新机理(但是错过了多发性骨髓瘤这块自留地的几个重要机理),今天有人预言没有了新基的早期生物技术市场要萧条一阵。遗憾的是这一届管理层执行力有限,去年接连出错令这个策略看上去像是土豪扫货。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