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美中药源年会今天在芝加哥开幕。本届年会主题是抱团取暖、打造中西部地区生物制药中心。美中药源主席朱贵东博士致开幕词,强调中西部地区有诸多著名研究机构、高产生物新技术,也拥有诸多大制药公司,但对资本的吸引力尚未超过临界值。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本地生物技术生态系统。
连环创业者、西北大学的美国三院院士Chad Mirkin教授展现了他跨度超大的科研和创业领域,从纳米尺度分子装置到制造业尺度的高速、大尺度3D打印、到环状核酸作为诊断和治疗技术,令人感觉他有自己的私人生物技术圈。他本人成立了7个公司、近一半上市。其中Exicure的环状核酸技术可以摆脱RNA药物对肝脏疾病的依赖,因为高密度的RNA球可以被各种细胞的清除受体吞饮、也可以渗透到各种组织深处。Azul3D据说可能影响5000亿美元的各种产业,不仅速度比现有技术提高100倍、复印产品尺度也增加10倍,是少有的既快又大的3D打印技术平台。Mirkin教授的工作显示从根本上改变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性,这经常带来指数级别变革甚至质变。
Third Rock的Alexis Borisy回顾了生物技术投资的7次浪潮。从重组DNA开始,历经抗体、理性药物设计、功能基因学、大规模基因测序、自动化高通量药物发现、到最近的这个生物技术投资高峰。他认为我们对部分疾病的深刻了解令高度有效药物发现成为可能,这成为高价新药撬动市场的原动力。展望未来,现在快速成熟的DNA、RNA、基因编辑、PROTAC等技术令很多不可成药靶点成为技术可及靶点。真正理解发病机制将是新药发现瓶颈,不可成药靶点会越来越少。全球需求的增加也是一个主要助力,他提到阿斯列康最近一个季度有22%销售来自中国。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中国市场通常只贡献10%以下销售。但是他也提醒我们还对很多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还几乎一无所知,投资这样项目成功可能很低。另外现在支付能力接近极限,除了制药界所有人都认为药价过高、是驴象两党少数意见相同的社会问题。这两个因素是生物制药投资的限制因素。
若干生物技术公司参加路演,当然不一定都遵循这些规律。有的基于对疾病的精准理解、有的则是比较简单粗暴。因为公司太多我只听了部分内容。免疫疗法是绝对主流,多个公司在这个领域。BioInvent靶向天然免疫检查点FcrRIIB,他们的抗体BI-1206与已知药物组合正在多个早期临床。Aduro似乎已经离开肿瘤疫苗,现在主要开发STING、APRIL、和SIRPapla等靶向IO疗法。Immunicum使用异体T细胞直接注射到肿瘤(只要一个位置,可以是原发也可是转移)诱导记忆免疫应答,Celyad则是利用CAR-T激活NK细胞的NKG2D受体,这两个技术都不是针对肿瘤特异抗原。Destiny的血红素类似物也是非特异打破细菌细胞膜,主打产品XF-73目前正在开发作为手术后感染预防药物。DMT的Interin调控剂可以同时抗血小板和抗凝、并出血风险很小,也在败血症模型显示一定疗效。CPI的林文彬教授介绍了两个纳米制剂平台三个药物的临床进展,这些纳米剂型可以显著增加传统化疗药物的血药浓度。
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是刚性的,支付能力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技术的进步是非线性的、也有很多技术最后以失败告终,所以盈利并不是线性的。据Borisy说Third Rock刚成立时无人愿意投资生物技术,因为上次低谷令多数投资人受不同程度内伤。历史上生物技术呈明显大起大落的周期性,但高峰期的峰宽和峰高都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技术根基越来越牢固,未来的生物技术投资可预测性会逐渐改善。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