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今天美国生物技术公司BridgeBio和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分别以募资3.48亿、3亿美元IPO,募资量分别位居今年生物技术IPO的前两名,这一天募资就占了从2013年到现在这个所谓生物技术IPO超级大潮280亿IPO总量的2%。不仅如此,二者股票第一天交易都有大幅上扬,BBIO上扬62%、ADPT上扬101%,这和这个IPO大潮中53%生物技术企业年化率下跌10%以上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企业受到追捧的核心原因是投资者对其技术的信任。
【药源解析】:ADPT是个所谓的平台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免疫相关受体和抗原的精准测序。ADPT已有检测产品clonoSEQ上市用于检测残留血液肿瘤。在研技术包括测序TCR、BCR的immunoSEQ;配对数千重要抗原与数百万TCR的MIRA;配对TCR两条链的pairSEQ;和寻找治疗级TCR的TruTCR技术。免疫系统是最精细和复杂的生物系统,准确测定这个系统关键部件的分子组成可以深度了解免疫系统在与哪些疾病相关抗原周旋,这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可能有广泛影响。用Yogi Berra的话来说you can observe a lot just by watching。
一般来说生物技术领域依靠新技术平台比依靠新靶点运作更困难,也难以获得高估值。目前生物技术IPO纪录保持者Moderna市值已经比去年IPO时跌了近50%。但平台公司也有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快速产生现金流、避免对单一产品的0/1式依赖。ADPT今年年初与罗氏开始合作开发TCR药物,获得了三亿美元首付、里程金最高可达20亿,ADPT号称现在已有125个合作伙伴。另外ADPT的两个已经上市的诊断产品去年也贡献了5500万销售。
BBIO的运作模式与Roivant类似,都是从大学或其它药厂收购已经开发到一定程度但原研机构无力或没有兴趣继续开发的产品,然后围绕每个资产成立一个子公司。BBIO的不同点是关注单基因驱动罕见病,所以对病理的理解更为准确、治疗更有把握,当然市场也更有限。这个模式的优势是运作效率较高,核心团队不需太大。但依靠收购持续做大做强的先例有限,虽然个别产品如Cubicin造就Cubist的例子是有的。BBIO现在有16个进入临床项目,其中TTR稳定剂BBP-265、SMO抑制剂BBP-009已经开始三期临床。BBIO也有一个泛KRAS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阶段。IPO前BBIO已经募资了约5亿美元。
新药发现从来都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活动,但不同历史时期因为技术水平和市场情况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优势模式。早的不说,1962年以后新药需要显示疗效,但当时的技术、支付环境更支持大众常见病药物对疾病生物指标如血糖、血压的有限改善。他汀药物开始了对CV风险等硬终点改善的新时代,21世纪则开始要求新药不仅要比安慰剂疗效更好、在很多适应症还要优于标准疗法。这要求新药的机理要更加明确、有效人群更加清楚。这个新环境令精准医学成为成功率最高的研发模式,而支付部门对高疗效药物的强力支持也令这个模式有了生存空间。深度知识是强大力量,今天这两个巨无霸IPO是这个现实的集中体现。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