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今天《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发表一篇加拿大化学家Tomas Hudlicky的一篇评论文章,吐槽了有机化学研究现状。作者借另一篇由著名有机化学家Seebach所写旧文(大概翻译成“有机化学何去何从?”)发表30年之际借题发挥,指出现在这个学科更加走火入魔。其中一条认为科学家多样化和绝对平等影响了总体质量、引爆推特化学圈(见下图)。因为现在美国正在闹大规模种族歧视抗议,很多人认为他这个观点顶风作案。ACIEE很快就将这篇文章下线,说这不代表该期刊价值观、这也不是文章的最后版本。但很多读者仍表示这个年代发表这样的文章不可理喻,一位ACIEE编辑委员会成员网上宣布辞职。Hudlicky教授本人则说没有煽风点火的意思、但显然很多人不喜欢这篇文章。
【药源解析】:因为要求从业者多样化拉低平均水平只是吐槽点之一。作者还说虽然NMR令业界仅用30年完成从克级到毫克级合成的过渡,但是也令很多鉴定化合物纯度的技术失传、因为小量反应普及所以产率兑水严重。虽然电子版文献令搜寻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但很多纸版杂志中缝的重要内容也在搜索中被忽视。发表压力、尤其提到中国对发表文章的高要求令造假更为普遍。很多纯化化合物的技术因为师徒关系的变化也在流失,他说如果一个技术三代断层就会彻底失传。他也抱怨现在大学科研环境、科学家选题等其它问题。这个图是文章摘要:
年龄大一点的有机化学家可能都知道Hudlicky这个人,他有些建议还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他这篇文章几次提到的他2010年发表的一个研究。他用1克纯化合物经过萃取、干燥、过滤这三个最基本操作后只回收了96%的原料,这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一个实践中的上限产率。但他断言任何高于96%的产率都是造假就有点武断了,毕竟化学是个实验学科、数据都是有误差的。准确报道产率很重要、但有些环境下如DEL合成产率不准确是个可以忍受的代价。他也吐槽IR、UV等老技术被冷落,但现在别说用IR推测立体构型,还有IR仪器的研发机构都不多、因为真是不太需要。迷恋分子蒸馏、Craig重结晶这些传统手艺对化学的存在和发展并没有帮助,失传的技术如果需要还会有人发明或学到。肿瘤切除手术是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不是显示医生的刀法,同样有机化学也不是为了炫耀实验技术的高难。他断言中国因为发表压力大所以就造假多也过于绝对。
这篇文章更像九斤老太对过去车水马龙场面的怀旧,积极建议不足。任何学科都要与时共进,吃了人民的小米就要为人民做事、这不是街头棋摊。30年前有机合成的核心目的从结构鉴定过渡到生物活性令有些传统化学家认为这个光荣学科迷失了方向,但组合化学、DEL、化学生物学的兴起令化学在现代科学中起到更加重要作用。药物化学中仍有很多结构类型缺失,化学家离从头设计紫杉醇这样挽救患者生命的高质量化合物还有十万八千里。很多复杂生物过程和药物作用机理的解析依赖有机化学的参与,现在高速发展的化学生物学令新药发现更为理性。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的顶尖化学家很重要,但社会也需要室温、水溶液、中性pH就能发生的无污染新型化学反应。化学作为中心学科仍有广阔前景,但业界需要从新的角度评价行业进展。有机化学要再造辉煌应该鼓励更多Sharpless点击化学、Cravatt ABPP、Burke化学登月计划这样的新思路,we are not in Kansas anymore。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