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克强总理部署的新药产业升级计划中把发展中药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上周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发展规划正式颁布,计划在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重要的国家战略。人们常说中药是个大宝藏,那么这个宝藏到底有多大?开采成本又有多高?
医学的复杂令普通患者难以评价一个疗法的价值,有人说我用药病好了那不是药起作用了吗?首先很多人把感觉好了跟病治好了混肴了,癌症即使在恶化过程中病人也可能会有感觉变好的短暂时期。其次即使病真的好了和一个药是否有效还是两个概念。好比说有人认为是自家闹钟每天把太阳叫起来的,即使太阳千真万确升起了也不能说明闹钟起来作用。病好了可能是药的作用,也可能不是。很多疾病并非线性发展,可能本来时好时坏(如抑郁),或只需短期自身恢复(如感冒)。很多疾病都有安慰剂效应,即不管吃的药是什么成分都会产生一定疗效。所以用药之后的变化可能来自多种因素,很多人有服用中药疾病改善的经历不能证明中药有效,但证明有些中药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只有严格的临床研究才能准确定义一个药物的疗效。
有些药物可能确实对某些人有效,但可能有罕见严重毒副反应。少量或短期使用可能有益,但下一次使用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单凭使用经验很难全面界定一个药物的价值与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药物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才能上市。有人认为中药和西药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按同样标准衡量。中西药可以有不同的给药根据和使用程序,比如中医大夫根据病人情况同一疾病可能使用功能相反的药物。但衡量一个疗法(包括中医指导下的中药)的科学方法应该是一致的,即能最准确定义一个疗法价值与风险的评价手段。
所以医学是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和医学最接近的日常活动大概是股市。很多人会根据各种理论预测股市行情,有些时候会预测正确。但这不能证明这些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因为股市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中医药开始于现代科学之前,更在现代医学之前,所以很多中医药并没有按照严格科学标准鉴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医药到底含有多少宝藏没有任何科学数据可以量化。
中药缺乏现代科学验证不等于中药里面没有好药,青蒿素是个很好的例子。世界上很多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等都来自民间用药。但是Aldrich产品目录也同样有非常有效的药物如富马酸二甲酯,但很少有人认为化工产品目录是个医药宝藏。不是所有地下有石油的地方都是值得开采的油田。有人说了能找到青蒿素为什么不能找到红蒿素、绿蒿素?抗疟药的筛选相当容易,要从中药中找到类似青蒿素的心血管药物成本要高得多。干扰西药的所有假阴性、假阳性噪音同样会阻碍中药的开发。
支持中药的朋友认为中药对中国5000年的生存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个论点难以证实。按照这个逻辑世界很多国家可能还庆幸中药没有进入他们国家,因为他们从未使用过中药但也活得很好。还有人认为中药存在这么多年必有合理的因素。存在只能证明有些人认同中药,和中药是否真正安全有效并无内在联系。历史上曾存在很多被现代科学抛弃的理论和实践。
国家的中药发展计划为中药疗效安全性的准确定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西方发达国家对医学复杂性的认识也是最近的事情,现在医学研究的金标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希望有识之士能放弃成见,借此机会系统研究中医药的潜在价值,科学估价从中药中寻找改善标准疗法新药的可行性。中西医不应对立,而是应该共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