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本周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应该算是辉瑞收购艾尔建计划被美国财政部新政策终止。去年11月辉瑞宣布将被艾尔建收购(实际是前者收购后者),成为世界第一大药厂。这个收购如果最后成功将成为制药工业史上最大的收购,总值高达1600亿美元。但当时美国财政长Jack Lew就致信国会宣称将颁布最新反逃税指南。果不其然,上周财政部的新政策规定3年之内收购的财产在新收购时不算。因为艾尔建是因为频繁收购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如果不算三年内的收购艾尔建将没有资格收购辉瑞。这个本可能成为史上最大药厂收购案竟以这样滑稽的结局收场。
【药源解析】:这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新公司总部设在爱尔兰所以能省高达350亿美元的税收。现在美国公众对大企业通过海外分支逃避美国税收非常反感,所以财政部这样明显仗势欺人的行为不仅没人指责,而且多数总统候选人都公开支持,间接显示美国民众的意愿。以为财政部不会比赛中间改变规则、低估了民众的愤怒情绪是辉瑞最大的误算。但人算不如天算,这半年生物技术泡沫的破裂令1600亿美元购买力大增,可以买一个打折的辉瑞自己(市值2000亿)。没准辉瑞正偷着乐呢。
美国现在是世界企业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很多跨国企业都把海外利润留在低税率国家。把总部搬出美国并不影响美国本土销售的税收,但是把海外现金带到美国的税率要低20-25%。这对美国本是好事因为可以增加美国就业,但美国依仗人才和市场优势觉得税率高你也得来,所以很多企业想出转移总部这个办法。实际上这些公司大部分员工还在美国,所以爱尔兰虽然多了不少跨国企业,但并未增加多少就业,税收上并未收益。
当然规避高税率只是一个原因。辉瑞自身增长能力不足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辉瑞的历史好比一个普通青年误服了一剂兴奋剂,不仅很快成为宇宙先生,而且自身生长素分泌受到干扰。那支兴奋剂就是2000年收购Warner Lambert。这次收购带来了传奇药物利普陀,曾在2005年创下128亿美元的销售记录。别忘了那时的药价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所以这个销售是非常惊人的。那时的利普陀如同梅西一样鹤立鸡群,比其它药物高出一大截。WL还给辉瑞带来其它重要产品包括现在辉瑞主打产品乳腺癌药物Ibrance。另外Lyrica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巴喷丁研发、市场的延伸。
这些药物给辉瑞带来大量收入,可以用来寻找新的利普陀。虽然辉瑞一年80亿美元研发投入,但产出一直不理想。为了维持strongest man alive的地位必须隔一段时间就得输一次鸡血。自WL收购后,曾在2002年收购普强、2009年收购惠氏这两个跨国大药厂。2014年高调收购阿斯利康失败后去年就出价1600亿收购艾尔建说明辉瑞生长素分泌严重失调,亟需注射一针外源性生长素。
有人问为什么要增长,和去年一样有什么不好?毕竟辉瑞已经是美国第一大药厂。制药工业多年来都是高速增长行业,2000-2010年几乎所有药厂销售和利润都是每年两位数增长。增长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厂家利润高于成熟股票,当然风险也更大。但有投资者偏爱这样的行业,厂家为了满足投资者则需要不断增长。辉瑞的问题是除了Ibrance这样的增长产品,还有一大块所谓成熟产品,如专利已经过期的利普陀。去年辉瑞专利药业务增长12%,而成熟药则下滑14%。
所以辉瑞早就准备把专利药和成熟药物分开成为两个公司。收购艾尔建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剥离后创新药业务有更好的起点。有人问专利药倒是好了,成熟药部门岂不成了孤儿寡母?虽然成熟药和麦当劳一样没有太大增长空间,但风险也小。成熟产品经营方式不同,吸引不同的投资者。另外辉瑞的生物类似药业务也有增长空间,上周FDA刚刚批准了首个抗体生物类似药Inflectra。
极低的分手费(1.5亿美元,正常应该几十亿)、艾尔建分手后马上就33亿收购Heptare说明双方对财政部的干预早有准备。辉瑞即使没有税收优势还会收购,因为增长压力和生长素分泌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成长的烦恼依然存在。辉瑞的间歇性收购只是制药工业整体研发能力不足的一个症状,即使没有辉瑞也会有其它的大型并购。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才是根本。
推荐阅读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Pingback: 发光的不全是金子:收购的烦恼 | 美中药源
Pingback: 辉瑞欲收购Medivation | 美中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