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第18届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NE)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唐氏中心(Tang Center)召开,虽然说会议召开没有不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位普通参会者,我不得不说这个年会特别成功。该年会持续一整天,安排紧凑,内容非常丰富,在这个短短的报道中显然无法涵盖所有会议内容。笔者不得不有所割舍,仅仅对自己认为重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下简短介绍,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SAPA-NE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看文末介绍。这个年会大腕云集,演讲报告精彩纷呈,涉及领域广泛,如果要简单的总结会议的特点,笔者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热点+前沿”,简称“热前”,笔者参加这个会议虽然不能为自己带来什么“热钱”,但是却有接触“热前”的机会。
首先说“热点”:药价问题一直是媒体和公众讨论的热点,尤其是今年的总统大选之年,更是热点中的热点,但是媒体的讨论毕竟不专业,也不深入。辉瑞(Pfizer)前高级副总裁(SVP)、PureTech风险投资公司的高级合伙人John LaMattina博士将药价问题讲的很透彻,他演讲的标题其实也表达了他的主要观点:“药价:生物制药工业最大的挑战”。
John LaMattina博士在做报告
John用了多个明星药物(其中包括吉利德的Sovaldi)的价格来说明问题,一粒Sovaldi在美国的价格是一千美元,这价格看似离谱,但是考虑新药研发的巨大成本尤其由于治愈丙肝后所节省的患者肝移植和住院的开支,Sovaldi药价并非不合理。另外,美国在药品的开支占到全球的一半,相当于美国为全球的新药开发来买单,并且美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药品开销的增长速度快,所以从长远看,药品价格必然要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控制,不然整个社会支付能力崩盘是早晚的事。现在英国实行的按质(疗效)论价也是这个大背景的必然产物,相信以后中国的药价也会更多取决于疗效,而非广告和忽悠。和标准疗法相比没有多少优势的新药会越来越没有前(钱)途。
除了上述药价这个大热点外,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Franck Hu)教授带来的话题也很热门:精准医学与肥胖。胡教授在报告中提及多种组学尤其是肠道菌群对于肥胖的作用,尤其是2013年Science上发表的那个著名的动物实验:胖老鼠和廋老鼠相互通过粪便移植后,胖的变廋了,廋的变胖了,真的是立竿见影。但是对于这个动物实验,胡教授也幽默地提醒听众:为自己胖身材发愁不要急着去做粪便移植,这还有待临床试验来验证。但是这个著名实验也促进了肠道菌群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个月前美国政府更是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简称NMI),这个NMI无疑更会进一步促进肠道菌群的发展。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如今肠道菌群已经是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相关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仅仅在波士顿就有几家从事肠道菌群开发工作的公司,其中一家是华人创办的公司,即Precidiag。
胡丙长教授在做报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丙长教授今年刚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是继UCLA的王存玉教授之后当选的第二位中国大陆留学生。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此前的英文名为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2015年更名为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后不仅仅更显高大上,也更符合这个科学院的定位。对于NAM/IOM的简单介绍可参见笔者的一篇博文:浅谈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美国的各种科学院为数众多,但是最著名、含金量最高的只有四个:除了上述的NAM,还有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年会的另外一位报告人,同时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施杨就是今年当选的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新科院士。
施杨教授在做报告
下面再说说“前沿”: 在年会的众多报告中,前沿内容很多,包括上述的施杨教授的组蛋白甲基化都很前沿(主要内容今年才刚刚发表在著名的Cell上),但是笔者由于职业关系和作为华人抗体协会的创始人,对Biogen(百健)的米莎博士的报告内容最感兴趣。米莎在Biogen的职位是Senior 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高级杰出研究员),该职位相当于副总裁(VP), 是Biogen这一生物技术巨头公司公认的职位最高的华人,领导Neurology Research(神经生物学研究)庞大团队。当然,能做到这么高的职位,必然有过人之处,她的最大贡献当属对于LINGO-1这一全新蛋白靶点的发现和后期LINGO-1抗体的开发。她领导的团队早在2004年就发现了LINGO-1,同时发现阻断LINGO-1可以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所以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潜在全新靶点,相关结果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米莎博士在报告中仅用短短半个小时就将LINGO-1早期发现、LINGO-1抗体(BIIB033)临床前动物实验结果直至临床1期结果、以及一周前才公布的一个2期临床试验(SYNERGY)结果整个过程讲的重点突出、清楚到位。虽然SYNERGY这个2期临床和去年结束的另外一个2期临床(RENEW)试验结果一样均未达主要临床终点,但是Biogen不抛弃、不放弃,还会继续对LINGO-1抗体进行临床试验。LINGO-1抗体两个2期临床试验的失败,一方面说明新药开发的巨大风险(这也是药价贵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Biogen坚持对LINGO-1抗体继续进行临床试验也说明LINGO-1前期试验结果的扎实和坚实的科学基础。笔者自己作为神经科学的门外汉,看到米莎博士展示的动物实验结果印象非常深刻的:对照老鼠拖着一双残腿,而用了LINGO-1抗体的老鼠却行走自如!另外,作为MS领域的绝对老大,Biogen对于MS的临床试验设计有丰富的经验,LINGO-1抗体最终获批上市也并非没有希望。让我们拭目以待!
米莎博士在做报告
年会其他一些主要报告人还有:专门从纽约赶来的邢继俊博士(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科技参赞,致开幕词)、Sujit Basu博士(Shire副总裁)、谭强(John Tan)博士(科伦美国研究院院长)、Travis McCready (麻州生命科学中心总裁兼CEO)、Nathanael Gray(哈佛医学院教授,主要讲的是不可逆小分子蛋白抑制剂)等。在年会的晚上活动中,除了宣布龙江博士正式接任梁桂青博士任SAPA-NE会长外,还宣布了当选的SAPA-NE候任会长:蔡凌希(Larry Cai)。
SAPA-NE三位会长:前会长梁桂青(中),现会长龙江(左)和候任会长蔡凌希
年会参会者中,除了来自波士顿本地外,吸引了来自纽约州、新泽西州、康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等周边地区,总人数近400位。在这些观众中,有四个“一”需要特别提及:
一个明星:何江博士绝对是年会的大明星,他是哈佛大学几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在毕业典礼发表演讲的中国人,当天年会和他合影、要微信号的络绎不绝(参见下图)。
前排左起:俞国梁(《世界日报》记者)、钟文艳(纽约总领馆领事)、邢继俊、何江、李和(SAPA-NE前会长)
一个组团:年会参会者来自许多家公司,其中BMS(百事美施贵宝)是组团来的,当天有至少有近20位员工参加年会(见如下合影,有图有真相)。需要说明的是:拍照时有一位Merck的小伙(照片最右,刘建)现场起义加入BMS,笔者需要提醒的是:BMS虽然是一个非常值得为之效力的公司,但是并非想它的中文名字所许诺的:既不能“百事美”,公司又不能“施”与"贵”和“宝”。
参会的部分BMS员工
一个代表团:SAPA总部派出陈晓东、刘建、沈小乐和王建锋四位常务理事(EC)前来助阵。
一个兄弟团:同在波士顿的CABA(美中生物医药协会)有现任会长史相国(Eric Shi)和下任会长方文群(Kelvin Fang)等亲自来捧场。当然受邀参会的兄弟协会还有不少,如NECINA和128CUTE等。
这个有几百人参加的大会的成功召开,当然离不开SAPA-NE许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仅仅会议的注册组就有十几人参与,当天早上7点半就都到会场开始布置了。下图是马炳莉(SAPA-NE前会长, 右起第三位)和部分志愿者合影,笔者对会议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们谨表敬意和谢意!
特别致谢
本文照片摄影:林琳和张佳艺,两人的摄影技术正如佳艺的名字:摄影手“艺”“佳”啊! 感谢SAPA-NE梁桂青、龙江和陈大鹏对本文的贡献。
关于SAPA-NE:
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ino-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New England, SAPA-NE)是以波士顿为中心,包括新英格兰地区,留美华人学者在医药健康领域里独立的、非营利性的、非政治性的,和志愿服务性的专业协会。美中医药开发协会和药协会徽是经美国政府注册的。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NE)在1998年成立,现有2000多会员。新英格兰美中药协的宗旨是为促进医药科技、生物技术,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美中生物医药科技与人才项目的交流,帮助协会会员在就业、事业发展和创业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
推荐阅读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Pingback: 首个来自毒品的药品有望上市:大麻二酚第二个罕见癫痫病显示疗效 | 美中药源
Pingback: 韩美制药的创新之路——韩美在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说了什么 | 美中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