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三代T790m变异EGFR抑制剂因毒性暂停临床开发
【新闻事件】:今天韩美和BI合作开发的三代EGFR抑制剂(针对T790m变异)olmutinib因严重皮肤毒性而终止临床开发,BI同时终止与韩美在这个项目的合作。HM-EMSI-101和202试验发生两起严重皮肤溶解,其中一人死亡。另有一例相对轻微的Stevens–Johnson综合症,也是皮肤毒性。韩美股票下滑18%,BI是非上市企业,投资者态度未知。
【药源解析】:韩美最近几年频繁为跨国药企提供产品线补给,成为发展中国家新药开发的一个模板。本周刚刚与抗癌药大佬基因泰克签订总值可达9.1亿美元的RAF抑制剂合作,在此之前韩美曾与礼来合作开发BTK抑制剂(总值可达6.9亿)、与赛诺菲合作开发糖尿病药物(总值可达42亿美元)。与BI的合作潜在总值可达7.7亿美元,但现在BI撤出韩美只获得6500万美元。Olmutinib的中国权益被再鼎收购。
EGFR活性变异的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是一代EGFR抑制剂,约50%患者使用EGFR抑制剂会产生获得性T790m变异,所以有了不可逆二代和选择性更好的三代EGFR抑制剂。阿斯列康的Tagrisso率先上市,临床开发仅用了两年半,创近代新药开发速度记录。一直与其竞争的是Clovis的rociletinib,但因为确证应答率低于开始报道的应答率,FDA专家组拒绝支持提前批准rociletinib,Clovis股票一天暴跌70%。最近因为PARP的兴起其股票有所回升。
虽然EGFR的E是表皮(epidermal)的字头,皮肤细胞也分化较快,但是EGFR抑制剂的皮肤毒性机理仍然并非十分清楚。但EGFRi皮肤毒性是非常普遍的,60%患者的Tagrisso副作用和皮肤有关,但Tagrisso的临床试验中并没有患者因为皮肤毒性死亡。从分子结构看Tagrisso、rociletinib、和Olmutinib都是所谓两点结合hinge(一个氢键受体加上一个供体),但前者有都有一个控制选择性的临取代苯胺。有些药物分子有一些似乎"明显"的设计缺陷,但这可能是平衡各种风险之后的折中选择,并非设计者功力不够。我虽然没找到Olmutinib的选择性数据,但从结构看应该是相当不错的。造成严重毒性的最主要原因我估计是PK,或者在皮肤蓄积、或者半衰期过长,但这些指标都非常难以事先精确定义(多长才算太长?)。不可逆抑制剂是双刃刀,完成目标任务要及时清除,否则误伤无辜。肺癌的治疗正在快速变化,副作用更小的免疫疗法即将成为部分人群的一线疗法,而免疫疗法与化疗组合可逆会成为所有患者的一线疗法。风险收益比正在快速重新定义,有些原来可以接受的风险现在已经无法接受。今天这样的开发障碍也进一步拉开了Olmutinib与Tagrisso的差距,而历史数据表明同类药物相差3年以上上市市场占有率会非常不利。即使替尼这样的成熟领域的me too项目也可能随时遇到灭顶之灾,新药研发之残酷可见一斑。
美中药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超链接,商业用途需经书面授权。
★更多深度解析访问《美中药源》~
★
请关注《美中药源》微信公众号 ★
Pingback: 波立维逼平倍林达,阿斯列康再度受挫 | 美中药源
Pingback: 大隅良典因蛋白自噬研究获2016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 美中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