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FDA批准了首个蛋白-蛋白相互抑制剂Venetoclax,这也是继2011年批准首个通过基于片段药物设计(FBDD)技术设计的药物、BRAF抑制剂Vemurafenib之后第二个成功利用FBDD设计的上市药物。
Continue reading …一个药物在三期临床能像Opdivo、Entresto那样显著改善标准疗法是个相对罕见的事情,但这样的三期临床却是价格不菲、而且涉及病人的生命问题,所以厂家都会在相对便宜、只有动物参与的临床前仔细遴选进入临床的化合物。
Continue reading …发现新药很难已经是老生常谈。一片药其貌不扬,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一个药的准确标签和临床试验简历,更不可能理解发现过程的艰辛。即使业内人士如果没有多年经验也未必能真正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艰难。
Continue reading …新药研发中药物的作用机制对研发者十分重要,著名的Sabry法则指出未知机理的药物临床开发风险高于现在制药工业的承受极限,Needleman的新药研发十诫中也指出药理必须知道药的机理。
Continue reading …今天《Nat. Rev. Drug Discovery》发表一篇由阿斯列康筛选部门副总Steve Rees牵头发表的文章,题为“Towards a hit for every target”。作者认为高通量筛选成为发现先导物主流25年后的今天,筛选技术已经开始从随机向理性过渡。
Continue reading …据今天《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报道生物技术公司Trevena的止痛药TRV130(oliceridine)在一个二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和吗啡一样的止痛疗效,疼痛指数都比安慰剂降低2.1点,但严重副作用却比吗啡低很多。
Continue reading …现代药物开发早已不是神农尝百草的模式。一是伦理上不允许,进入临床的药物不仅要有一定根据会令患者收益,更得保证安全性。二是如果不进行一定筛选,临床需要试验的化合物太多,将给招募病人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如果临床药物未经筛选,失败率会太高,厂家经济上也承受不起。
Continue reading …最近诺华的科学家在《Nat. Chem. Bio》发表一篇有趣的文章分析化合物库中很少对任何靶点有活性的化合物。在诺华至少被筛过100次的80万化合物中有14%(11万)化合物未能在任何筛选显示活性。
Continue reading …继江苏恒瑞在2013年4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交了首个基于曲妥珠单抗和DM1的ADC药物(SHR-A1201)的临床实验申报(IND)之后,包括烟台荣昌制药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MMAE偶联剂”(RC48)等多个ADC类药物也向CFDA提交了临床申请。
Continue reading …今天《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一篇由阿斯列康、礼来、葛兰素、和辉瑞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他们分析了四个公司在2000-2010年这10年间通过临床前研究准备进入临床开发812个药物的命运,试图通过计算药物的理化性质来预测其成功率。到分析时已有605个化合物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开发。
Continue reading …最近ACS Medchem. Lett.发表一篇讨论药物化学在靶点确证(target validation)中作用的文章,引起中美两国制药界的注意。今天咱们讲讲靶点确证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Continue reading …感谢今天一位网友提供一篇辉瑞科学家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发表的题为“Know your target, know your molecule”的文章。作者就是前几年提出新药发现“四支柱”的那几位,这次他们建议每个项目都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Continue reading …Immunomedics制药公司的SN-38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acituzumab govitecan最近又获得FDA的一项快速通道(fast track)认定,用于治疗至少经过2次化疗、靶向疗法(包括ALK或EGFR抑制剂)或免疫疗法(包括PD-1抑制剂)等治疗但依然进展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Continue reading …欧洲药物化学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Medicinal Chemistry)正在举行一次有趣的竞赛,内容是如何用一分钟之内的短片解释为什么药物化学很重要、药物化学是干什么的。
Continue reading …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是当今癌症治疗的五大支柱。本人对生物只有皮毛的了解,今天就作为一个门外汉讲讲我对这些肿瘤治疗手段的看法。一般人心目中的肿瘤是生长失控的细胞,好像除了超生也没有太多其它不良行为。
Continue reading …